首页 > 网站建设公司
现在做网站的少了为什么?还有必要做吗
点击:发布日期:2025/9/12

从数据来看,全球网站总数已突破 20 亿个(Statista,2024),企业官网仍是数字基建的核心,只是不再是*的线上载体。要判断是否有必要做,需先理解这种变化的本质。

一、“感觉做网站的少了” 的底层原因拆解

原因类别
核心表现
背后逻辑
多平台流量分流
企业优先运营微信、抖音、电商平台,独立网站存在感降低
早期互联网流量集中于搜索引擎,官网是核心获客入口;现在流量分散,企业选择 “哪里有流量,就在哪里建阵地”,官网从 “前台获客工具” 退为 “后台辅助载体”
轻量化工具普及
自助建站工具(如 WordPress、Wix)降低门槛,官网从 “大事” 变为 “常态操作”
10 年前建网站需专业团队(成本数万元、周期 1-3 个月),易被关注;现在千元级成本、1-2 天可搭建,无需专门讨论,显得 “不被重视”
功能定位转变
官网从 “流量入口” 转向 “信任背书”,用户感知度下降
消费者通过短视频 / 社交平台了解品牌后,才会搜索官网验证资质;B 端合作中官网是基础证明,但不再是用户首次接触的渠道,存在感减弱

二、网站建设的必要性判断(场景划分)

场景类型
适用主体
核心需求
是否需要做网站
关键理由
必须做场景 1:建立品牌权威性
To B 企业、连锁品牌、个人 IP(医生 / 律师 / 设计师)
展示资质、专业度,获取合作方 / 用户信任

官网是 “官方说明书”,可系统呈现企业简介、资质证书、案例成果,区别于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信息,避免因 “无官网” 被质疑正规性
必须做场景 2:业务自主可控
电商品牌、内容创作者(博客 / 知识付费)
沉淀私域、灵活营销,摆脱平台限制

第三方平台(如淘宝、抖音)有规则抽成和封号风险;独立站可自主设计会员体系、营销活动,掌控内容分发与用户数据
必须做场景 3:积累长期数字资产
传统转型企业、学术机构、非营利组织
稳定承载品牌信息、研究成果,规避平台风险

社交媒体账号可能因政策变化被封禁,而域名 / 服务器自主的官网,是*可长期积累的数字资产(如品牌故事、用户沉淀)
可暂缓场景 1:纯流量依赖小微个体
摆摊商贩、单一平台短视频带货个人
短期卖货,无长期品牌规划

业务完全依赖平台流量,且无品牌建设需求,可先用平台账号满足基础交易,避免额外成本
可暂缓场景 2:测试期新项目
初创团队(验证产品模式)、短期活动主办方
快速试错,验证市场反应

可用 H5、小程序或社交账号快速测试需求(如产品调研、活动报名),待模式跑通后再搭建官网,降低试错成本

三、当下做网站的核心误区与规避方法

常见误区
负面影响
规避方法
追求 “大而全”,堆砌功能(如同时加新闻、论坛、招聘板块)
页面混乱,用户找不到核心信息,增加开发与维护成本
聚焦核心目标:企业官网简化为 “品牌介绍 + 核心业务 + 联系方式”;电商官网突出 “产品展示 + 购买入口”,减少非必要模块
忽视移动端适配,仅做 PC 端设计
全球 60%+ 流量来自手机(StatCounter 2024),手机端体验差会流失大部分用户
选择支持 “响应式设计” 的建站工具,确认手机端排版、按钮大小、加载速度达标(可通过 Chrome 开发者工具模拟测试)
“做完即弃”,长期不更新(如新闻停更 3 年、联系方式失效)
用户质疑企业活跃度,降低信任度,搜索引擎排名也会下降
建立简易维护机制:每月更新 1 次动态(如案例、活动);联系方式(电话 / 地址)变更后 24 小时内同步;每季度检查链接有效性


扫一扫微信聊